灌溉_環境與水利共同體_基于清代關中中部的分析 |
文件大小:0.46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5-02-03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渠堰水利灌溉系統 渭水   |
【摘要】 | 本文所考察的關中中部渠堰水利灌溉系統, 位于渭河北岸支流流域, 除一級支流涇河之外,還有冶河、清河與濁河。后三條河流依次匯合后, 最后由石川河注入渭水。 |
【部分正文預覽】 | 本文所考察的關中中部渠堰水利灌溉系統, 位于渭河北岸支流流域, 除一級支流涇河之外,還有冶河、清河與濁河。后三條河流依次匯合后, 最后由石川河注入渭水。引涇灌溉歷史悠久、灌區廣闊, 從戰國至唐代, 在關中乃至全國頗具影響。后來灌溉面積總體呈萎縮之勢。乾隆初年/ 拒涇引泉 堵塞引涇洞口而專以泉水灌溉, 據稱灌溉面積/ 七萬 余畝, 清末僅/ 二百余頃0, 已失去關中水利的中堅地位。上世紀30 年代, 隨著現代引涇工程涇惠渠的興建, 灌溉能力才大幅提高。» 在傳統引涇灌溉衰落之時, 清河等引水灌溉則愈益凸顯。清河亦名清峪河, 由耀州南流進入三原、涇陽縣, 明代主要渠道有6 條, 毛坊渠、工盡渠、原成渠、下五渠( 分為2 個渠系) 、木帳渠, 灌溉田地千余頃。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