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綠地的生態環境效應研究進展 |
文件大小:0.51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5-01-21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定量遙感技術 綠地生態環境效應   |
【摘要】 | 定量遙感技術逐漸成為研究城市綠地生態環境效應的另一種新工具。該文總結了國內外現有城市綠地生態環境效應的研究,分析目前研究的重點和難點,為以后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
【部分正文預覽】 | 城市是人口、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高度密集的載體,是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高度復合的獨特生態系 統。城市生態系統具有開放性、依賴性、脆弱性等特點,極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干擾和破壞,引起城市生態系統的失衡,導致城市“生態環境危機”的出現。近年來,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使得大量的人造建筑取代了自然地表,極大的改變了城市的生態環境,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和生活環境。綠地是植被生長、占據、覆蓋的地表和空間。城市綠地是指用以栽植樹木花草、布置配套設施,并由綠色植物所覆蓋,且賦以一定功能與用途的場地。城市綠地可以通過植物的蒸騰、蒸散、吸收、吸附、反射等功能,降低溫度,增加濕度,固碳釋氧,抗污染( 吸收粉塵、Cl2、SO2、CO 等) ,降低噪音,保護生物多樣性等。隨著生態城市概念的提出、建設和發展,人們日益注意到城市綠地的生態意義( 保護生物多樣性) 和環境價值( 降溫增濕、固碳釋氧、抗污染、降噪) 。目前研究城市綠地的生態環境效應已經成為景觀生態學、城市園林生態學以及環境科學的熱點。國內外已有大量的學者進行了這方面的研究,研究范圍較為廣泛,內容頗有深度。國外學者的研究主要
針對城市綠地的降溫效應、固碳釋氧、降低噪聲、生物多樣性效應等方面,關于綠地抗污染效應的研究非常少。國內學者藺銀鼎、李建龍、張琪如、李延明等對城市綠地的降溫增濕、固碳釋氧、降低噪聲、抗污染、生物多樣性效應等幾方面都進行了比較詳細的研究,成果顯著。從研究方法上看,絕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傳統實地觀測方法進行的,一般是使用環境參數測量儀( 如溫濕度測量儀、O2、CO2、SO2、Cl2測量儀、噪聲測量儀等) ,對多個采樣點進行同步采樣,進而研究綠地特征參數與綠地生態環境效應的關系,揭示不同采樣點綠地類型的生態環境效應的差異。由于遙感技術在同一時間獲取較大范圍地表參數比傳統的實地采樣具有先天的優勢,且近年來遙感反演地表參數的技術已經相對成熟,為研究較大范圍近地表參數分布規律提供了有利的技術支持,因此,定量遙感技術逐漸成為研究城市綠地生態環境效應的另一種新工具。該文總結了國內外現有城市綠地生態環境效應的研究,分析目前研究的重點和難點,為以后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