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正文預覽】 | 西南巖溶區以貴州為中心,跨越云南、廣西、四川、重慶以及湖南、湖北、廣東西部一帶,包括覆蓋巖溶在內,總面積達54 萬km2 。石漠化逐步擴大等生態退化問題嚴重制約著該區持續發展,生態亟待恢復重建。目前,在該區已分別進行過地貌區劃 、植被區劃、巖溶水開發利用分區 ,生態環境和脆弱生態環境劃分。除對貴州巖溶地區巖性與土地石漠化的關系進行過相關分析外 ,對巖溶生態系統各因子的相互作用關系及對生態過程的影響仍缺乏綜合研究,不能回答巖溶生態環境系統格局是如何形成的和相關生態環境問題的區域差異、生態環境變化與人類活動耦合作用的差異的原因何在。巖溶山地的生態恢復重建和石漠化防治,在宏觀上要求更大范圍地研究巖溶山地地域系統的分異規律,在微觀上要求進一步研究不同環境下石漠化生態系統的結構、過程和功能之間的關系“IGCP448”提出對比全球不同氣候條件下的宏觀巖溶生態系統,揭示其形成機理;對比不同地質條件下微觀巖溶生態系統,揭示其對物種選擇的影響,為巖溶地區石漠化治理、重建良性生態系統探索新思路。本文在已有工作的基礎上,研究不同地質、地貌、氣候與植被背景下的生態效應,比較典型的巖溶山地森林生態系統和典型的退化生態系統的特征,目的是為揭示巖溶生態系統生物、巖石、土壤、水文、氣候的相互關系提供基礎,分析區域生態環境問題的形成與機理,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