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層深度對藻類生長的影響研究 |
文件大。1.07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4-07-16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水華 臨界層理論   |
【摘要】 | 三峽水庫蓄水后,支流庫灣頻繁暴發水華.為研究水華暴發關鍵因子,以臨界層理論為指導,于2012年初冬季,在香溪河野外觀測站建立圍隔實驗系統,研究水體混合對藻類生長的影響機制。 |
【部分正文預覽】 | 自2003 年三峽水庫蓄水后,水庫支流庫灣暴發多次水華[1],對水庫生態系統造成極大危害[2]. 香溪河是三峽水庫典型支流之一,受上游高污染負荷和長江營養鹽逆向補給[3]的影響,支流庫灣營養鹽濃度維持在高水平,因而營養鹽不是三峽水庫支流庫灣水華的主要誘因. 香溪河四季水溫、光照差異較大,然據報道香溪河四季均有暴發水華[4,5]. 水華的發生是多種環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結果,已有不少國內學者從光照、水溫等環境條件,氮、磷等營養條件以及水動力條件( 流速、異重流) [6 ~ 11]對支流水環境問題展開研究. 本研究從水體分層角度展開,不同藻類生理結構差異較大,部分藻類如甲藻具有垂直遷移特性,可以自主地垂向運動. 而如硅藻不具備這些特性,只能隨水流運動. 不同水體分層導致藻類垂向位置的差異,對藻類生長影響也不同,因此研究水體分層對研究水華暴發機理有著重要意義.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