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數量的劇增,人們面臨著眾多的環境問題,特別突出的是水資源問題[1]。目前,當今全球約有75% 的湖泊水庫存在水體富營養化[2]。歐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分別有53% 、28% 、48% 和41% 的湖泊水庫存在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現象,亞太地區有54% 的湖泊水庫處于富營養化狀態[1]。我國有66% 以上的湖泊、水庫處于富營養化狀態,其中重富營養和超富營養的占22%[3],藍藻水華的湖泊占80%[4]。水體富營養使湖泊或水庫里的藻類大量繁殖,形成水華迫使水體生態系統崩潰,特別是藍藻水華已成為21 世紀突發性災難事件之一[5]。近年來,中國各大城市的大中小飲用湖泊或水庫都發生較為嚴重的藍藻水華,如江蘇太湖、云南滇池、安徽巢湖、上海淀山湖、福建省山仔水庫、寧波市姚江水庫、廣東省東部的湯溪水庫、浙江省溫州橋墩水庫、寧波里杜湖水庫水庫[6-15]。貴州省發展較落后于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水庫水體富營養程度相對較低,但隨著西部經濟的高速發展,很多水庫也已經開始變為富營養化。因城市工業化發展,貴州省紅楓湖水庫水體富營化不斷加劇。該文將從營養鹽及浮游植物群落結特征的角度分析紅楓湖水庫水體富養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