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區治理與保護措施研究 |
文件大小:0.40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4-07-15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地下水超采 工程措施   |
【摘要】 | 為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地下水,減少超采區和超采現象,本文在分析地下水超采區形成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超采區的治理與保護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
【部分正文預覽】 | 地下水是淮河流域(含山東半島)特別是淮河以北地區生活用水、農田灌溉、工業生產的重要供水水源,也是維系區域生態、地質環境的重要要素。地下水對保障飲水安全、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時也支撐和保障了流域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的發展。 自20 世紀70 年代初以來, 淮河流域開發利用地下水的規模不斷擴大,2009 年淺層地下水開采量156.52×108m3,深層地下水開采量達21.83×108m3。
由于對地下水資源的有限性認識不足, 在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下, 不合理開發利用造成的地下水過量開采問題也隨之凸現。一些地區由于過量開采,導致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大批生產井吊泵報廢,并引發了局部地區的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態、地質環境問題;一些地區由于地表水污染的加劇,通過入滲造成地下水質惡化。
為合理開發利用和有效保護地下水資源, 嚴格控制超采區地下水開采,遏制超采區擴展,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 及時制定并實施超采區的治理和保護措施,至關重要,迫在眉睫。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