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鵲華水廠建于1984 年,原工藝針對黃河原水高濁度、高含沙量特點,采用“輻流式沉淀池預沉處理——混凝——斜管沉淀——普通快濾池——液氯消毒”工藝。鵲華水廠建成之初,直接取用高濁度黃河水,但供水量受制于黃河斷流。為“節水保泉”,濟南市政府在黃河北岸滯洪區興建了庫容4600 萬m3的鵲山水庫,大大提升了鵲華水廠供水保障能力。但與此同時,黃河水經鵲山水庫沉砂池沉淀及水庫調蓄后,原水特性有所改變,高濁度特性已變為低濁特性,再加上黃河水污染日趨嚴重,原水中氮磷物質、有機物含量高,水庫中藻類季節性爆發,使鵲華水廠處理難度加大,沉淀池去濁效果差,濾池負擔加重,過濾周期縮短,高濾料含泥率較,原有水處理工藝已很難滿足出廠水水質要求。根據鵲華水廠存在的處理工藝問題及原水水質特點,經中試試驗研究,確定“臭氧- 生物活性炭深度處理技術”為鵲華水廠深度處理工藝改造的核心技術,即將原有工藝改造為“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 臭氧催化氧化- 上向流生物活性炭濾池-V 型砂濾池- 液氯消毒”工藝。工程項目選擇對水廠的1986 年建成的一期工藝流程現行改造,暫保留相對較新的1994 年建成的二期工程。改造規模為20 萬m3/d,工程投資為1.34 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