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硅酸金屬鹽絮凝劑形態研究進展 |
文件大。0.35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04-22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聚硅酸 形態結構 絮凝劑   |
【摘要】 | 聚硅酸金屬鹽絮凝劑由于具有優良的絮凝性能,成為絮凝劑研究的熱點。對聚硅酸金屬鹽無機高分子絮凝劑中金屬離子和硅形態、結構與性能等研究的新進展進行了評述,指出合成方式、合成條件、測試方法等因素對其結構都有影響。認為今后對絮凝劑溶液中形態和結構的研究應采取合適的方式進行表征,并提出應加強混凝機理和穩定性的研究。 |
【部分正文預覽】 | 混凝法是眾多水處理方法中應用最廣、成本最低、最常用的處理方法。開發新型、高效、安全、無毒的絮凝劑是目前的研究熱點〔1〕。絮凝劑分為有機高分子絮凝劑(OPF)和無機高分子絮凝劑(IPF),OPF由于價格、環境殘存等原因在使用上受到了限制,IPF 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IPF 可明顯提高凈水效果,降低運行成本,改善出水水質。目前絮凝劑研究比較熱門的是聚硅酸金屬鹽絮凝劑(Si-IPF),該類絮凝劑中含有活性硅酸,具有電性中和、吸附架橋作用、生產成本低、絮凝體大等特性〔2〕。由于聚硅酸的不穩定性,使產品工業化生產受到限制,工業品很少見,主要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人們試圖通過現代手段對Si-IPF 的結構和形貌特征進行研究,以便了解聚硅酸金屬鹽的絮凝性能和絮凝機理〔3〕。Si-IPF 的發展經歷了3 個階段:聚硅酸、單金屬離子的聚硅酸金屬鹽、復合金屬離子的聚硅酸金屬鹽。目前對于聚硅酸鋁、鐵形態研究較多。研究方法主要有核磁共振(NMR)、紅外光譜(FTIR)、Ferron 逐時絡合比色法等,但這些方法只能反映部分信息,還沒有任何一種檢測方法能夠全面、準確地檢測出金屬離子和活性硅的各種形態。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