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熱干化處理技術具有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等優點,是污泥進行填埋、焚燒、農用或資源化利用等最終處置的前提,也是現代污泥處理與處置的關鍵環節。自20 世紀80 年代末以來,由于填埋、農用、投海等處置方法的各種限制條件和不利因素逐漸顯現,污泥干化技術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得到迅速發展,同時在發展中國家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1 ~ 3]。污泥的熱干化處理工藝,按換熱原理不同,主要分為直接干化和間接干化[3,4]。間接干化時熱介質不與污泥直接接觸,以熱傳導的方式將熱量傳給污泥。該干化方式的主要特點是: 廢氣產生量小,換熱系數不大,設備較龐大,系統復雜。直接干化時熱介質與污泥直接接觸,二者主要以對流方式換熱,因而換熱系數大、設備緊湊,主要缺點是產生的廢氣量較大,需要龐大的煙氣處理系統。直接干燥的另一困難是,在干燥過程中存在一個膠粘相階段( 含水率為60%左右) ,在這一過渡段內,污泥極易結塊,團塊表面堅硬,但內部稀軟,不利于進一步干燥[1]。筆者所在課題組自行設計了攪拌造粒型回轉式污泥直接干燥機,該干燥機內設計了特殊結構的攪拌軸和攪拌葉片,可有效破碎膠粘相階段的泥塊,同時進行造粒,可以明顯提高干燥效果。筆者在自行設計的攪拌造粒型回轉式直接干燥機試驗臺上,研究了各操作參數對干燥機性能和干化效果的影響,以期為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回轉式污泥直接干化技術提供基礎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