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浙江舟山的海水利用產業尤其是海水淡化產業取得了較大進展,但與海水利用較為先進的城市相比,差距依舊存在。那么,在發展的過程中,舟山海水利用產業遇到了哪些問題?又該如何應對?
如何拉長舟山海水利用“短腿”
青島是我國海水利用較為先進的城市之一。據了解,青島海水綜合利用項目包括工業冷卻、制堿、化鹽、發電廠脫硫、海水熱源泵、海水沖廁等。而舟山海水綜合利用項目目前只涵蓋發電廠脫硫、冷卻。
浙江省海洋開發研究院工程師張海春說,與青島海水利用產業對比,舟山目前已建成的海水淡化項目基本用于居民的生活用水,沒有與電力、冶金、化工等結合的大型項目,無資源的綜合利用和產業延伸。
針對這一產業狀況,張海春認為,舟山應積極建設海水利用工程,拉長海水淡化產業鏈。此外,政府應出臺促進海水利用的政策法規,加大對海水利用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比如鼓勵企業引進技術,進行自主創新,發展海水制氫等新興產業。
此外,人才缺乏是海水綜合利用產業發展的一大制約瓶頸。浙江省海洋開發研究院海洋環境與化工技術處處長陸阿定說。
據介紹,青島海洋科研實力雄厚,擁有23家海洋科研機構和國內唯一的綜合性海洋大學,具備開展海水利用技術研發的條件。相比之下,舟山的海洋科研實力較弱,多為水產類科研單位,海水利用人才薄弱。
如何解決人才缺乏的現狀?陸阿定建議,舟山可結合海洋科教基地建設,牽手大院名校建立技術研發中心,瞄準國外海水利用前沿技術,突出國產化和海島特色,開展海水利用技術的研究、關鍵設備的研發,提升海水利用裝備基礎創新能力,建設海水淡化國產化示范工程,培育海水利用人才基地和實驗基地,為海水利用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撐。
怎么看海水淡化價高
提到海水淡化的發展和推廣,成本高的難題往往首先被提及。成本與資源的博弈,需要政府和企業做出抉擇。
海水淡化作為一個頗有前景的產業,成本過高讓“自負盈虧”的民營企業望而卻步。據了解,舟山的海水淡化廠均有財政補貼,海水淡化后入網的自來水價格跟水庫水一樣,民用2.5元/噸,商用5.0元/噸,而海水淡化平均成本價為6元/噸。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按照目前的產水量,舟山一些海水淡化項目都處于虧損狀態。
陸阿定告訴記者,虧損的海水淡化企業不得不選擇錯峰開工。除了嵊泗等縣區為了滿足日常飲用水,開工率還算高。其他一些海水淡化廠開工率并不高,一些小型海水淡化廠已停產。
海水淡化究竟貴不貴,實際上是一個決策考量的問題。陸阿定說,如果這個地方沒水,只能用海水,那就無所謂貴與不貴。像沙特和阿聯酋,海水淡化用了四五十年,沒有這些水,可能就沒有這些國家的繁榮。所以說海水淡化貴不貴,很大程度上看這個地區的水資源情況。
隨著淡水資源的日趨缺乏,各個城市都出臺了節水措施,實行自來水限量使用、超標加價。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一方面海水淡化成本不斷降低,另一方面自來水的價格不斷上漲,兩者將越來越接近,自來水價格甚至將高于海水淡化的成本,倒逼海水淡化的廣泛應用及產業化進程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