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水質評價的現狀與展望
文件大小:0.23MB
格式:pdf
發布時間:2014-02-16
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水資源保護 水質標準 GIS 水質評價   |
【摘要】 | 指出應加強有關地下水水資源保護法律法規的建設,加快水質標準的更新和修訂速度,改善水質評價方法,充分利用GIS的技術優勢是未來進行地下水水質評價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方向。 |
【部分正文預覽】 | 地下水作為水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由于具有分布廣泛且穩定、便于開采、相對地表水不易受到污染等優點, 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重要供水水源。例如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 地下水在城市總供水量中占有較大的比重, 平均可達到49% , 而用于居民供水的比重高達76% [ 1] 。 但是受原生地球化學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共同影響[ 2] , 地下水水質表現出區域分布和演化的特點。特別是隨著人類活動范圍和強度的增大, 在大規模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的同時使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并引發了一系列不良后果。
地下水水質現狀評價是地下水資源評價和保護的重要內容, 通過對地下水水化學資料的分析, 可以科學地評價區域地下水體的質量狀況。可為防治評價區內水質惡化和制定水資源管理決策方案提供科學依據, 對評價區內地下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和綜合管理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然而, 地下水水質評價的客觀與否, 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選取的評價指標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以及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的合理性。 |
|
|
|
||
【打印本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