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箕李灌區干級渠道水量損失計算方法
文件大小:0.13MB
格式:pdf
發布時間:2014-02-16
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干級渠道 損失測定方法   |
【摘要】 | 簸箕李灌區的干級渠道作為輸配兩用渠道,其過流時間較長,流量較大,水量損失亦較大。以干渠傳統水量損失測定方法為基礎,對這種實踐中的算法予以評估并提出新的測算辦法。 |
【部分正文預覽】 | 簸箕李灌區地處國家重點開發的黃河三角洲地區, 灌區內土地肥沃, 氣候溫和, 陽光充足, 適宜農、林、牧、漁全面發展。由于灌區長期缺乏投入, 水費征收不到位, 管理機構和制度不盡完善, 管理粗放,灌水技術落后, 目前仍采用傳統的漫灌方式, 加上渠道防滲率低、土地不平整, 水在輸送和利用過程中損失較多, 渠系水利用系數僅0162, 這必將加劇灌區水資源緊張狀況。 灌區主要骨干工程有: 渠首引黃閘2 座, 引水能力分別為100m3/ s、50m3/ s; 總干渠1 條, 長38km; 干渠2 條, 分別長2815 km 和66 km; 支渠144 條, 總長92715km; 渠系建筑物1364 座。
目前, 灌區正在開展以節水為中心的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 需要盡可能準確地評價灌區渠道輸水性能與運行特性, 利用工程措施改善用水管理狀況、提高水的利用率。因此需要研究灌區干級渠道的水量損失計算方法, 而后進一步綜合計算出各級渠道的渠系水利用系數, 以指導節水灌溉和灌區續建配套及節水改造的健康發展。 |
|
||
【打印本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