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已成為當今中國面臨的最主要難題之一。據中國氣象局數據顯示,截止2013 年12月,全國當年平均霧霾天數已為52 年來之最,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等13 地均創下歷史紀錄①。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省以年均12. 7% 的GDP 增長速度從一個資源小省變成了舉國矚目的經濟大省②。高速經濟增長的代價是自然資源的掠奪式消耗與工業三廢排放量的不斷增加。2012年,浙江省全省的能源消費量為18076. 18 萬噸標準煤,較1990 年年均增長25. 52%。2012 年,浙江省的工業廢氣排放總量為23967 億標立方米,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為420960 萬噸,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4542 萬噸,較之2006 年年均分別增長10. 5%、4. 55% 和7. 78%①。工業污染物排放的持續增加仍在加劇浙江省環境質量的惡化。全省221 個省控流域斷面監測統計結果顯示,2012 年水質在Ⅳ類以上的斷面比例仍高達35. 7%,運河水質為Ⅲ - 劣Ⅴ類,Ⅲ類斷面僅占44. 4%②。2013 年,浙江杭州的霧霾天數已超200 天,遠超前兩年③。從本世紀初開始,浙江就以產業結構轉型為依托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但在經濟形勢不樂觀的背景下工業污染減排進程緩慢。目前浙江的經濟增長依然是以污染密集型的工業為主導。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多年間,工業產值占全省總產值的比重一直在40% 以上。另一方面,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占GDP 的比重卻由2000 年的1. 37%下降到2010 年的1. 28%。工業污染減排與治理已成為浙江省一項艱巨而又刻不容緩的任務,從地區差異視角出發對浙江省工業污染排放的影響因素進行系統考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