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正文預覽】 | 隨著人類社會的高度發展, 伴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金屬采冶、煤和汽油的燃燒及化工生產等釋放的工業污染物, 通過河流和大氣等介質的傳輸對地球環境造成的污染與損害日趨嚴重。因此, 研究工業污染物的準確來源、組成、性質、分布和傳輸規律及未來的變化趨勢是全球環境科技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 。為闡明污染物質的不同來源、分布、釋放通量和遠距離傳送、定量評價人為活動釋放污染物對環境質量的相對貢獻和影響, 國內外學者以往在利用標志元素示蹤方面確實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標志元素示蹤污染物質來源以受體模式的多元分析計算最為廣泛。受體模式的多元分析計算是根據環境介質的元素濃度數據, 從污染源的標志元素最終得不同污染源在特定受體( 即采樣點) 的貢獻率和污染物的運移軌跡。但是必須看到, 由于標志元素組成受多種環境因素的綜合影響, 且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學行為, 因此由單一的標志元素所反映的污染來源信息可能與實際出現一定偏差, 不同的受體模式在示蹤污染物的不同來源、分布、釋放通量和遠距離傳送方面各有利弊。Pb 穩定同位素由于其特殊的地球化學性質, 在示蹤環境污染物質來源、傳輸規律和定量評價自然過程和人為工業活動對大氣、海洋和沉積環境貢獻具有重要作用。筆者應用Pb 同位素示蹤手段率先研究了北極楚科奇海海洋大氣中鉛的可能來源和遠距離傳輸規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