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正文預覽】 | 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常被表示成污染物排放量隨人均GDP 的增長而先增后減的倒U 型關系, 并首先為Grossman 和Krueger( 1991, 下面簡稱GK 方法) 所實證證明。GK 方法在國內外得到廣泛的應用, 但是該方法用單一的人均GDP 指標表示經濟發展水平, 忽略了決定經濟發展水平的產業結構、城市化率和優勢產業等其他因素。人均GDP 相同的兩個地區若經濟結構等方面存在差異, 環境污染狀況可能完全不同, 因此, 利用GK 方法導致學術界對倒U 型曲線的形態和拐點的認識比較混亂。GK 方法在環境污染指標的衡量方面也存在問題, 它分析具體類別的污染物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而缺乏衡量整體環境質量的指標, 以致在得到個別污染物的研究結果后對環境變化仍然缺乏整體認識。解決以上問題的方法是找到衡量經濟發展階段和環境污染程度的整體指標, 并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本文綜合多種因素界定各省區市的經濟發展階段, 由非參數估計得到的污染曲線的形態和污染規模確定各省區市污染程度, 分析經濟發展階段和環境污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 基于經濟發展階段的整體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曲線都為倒U 型曲線。整體污染和水污染曲線的拐點在工業化高級階段, 大氣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曲線的拐點在工業化中級階段。我國大部分省區市處于工業化中初期的發展結構以及對應的污染曲線表明, 近期環境污染將繼續加重, 廢氣和固體廢物污染在工業化中初期較嚴重, 廢水污染處于緩慢上升的趨勢。因此, 環境問題不能等進入發達經濟初級階段后再解決, 要以新型工業化道路取代傳統工業化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