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調研了南方城郊某區氮磷污染源,發現:由農村生活污水排放的氮與磷,分別為種植業的11.4%和11.1%,分別為養殖業和種植業之和的0.44%與0.55%.近年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已初步形成了有別于城市的工藝模式,稱之為分散處理技術.通過調研與運行研究,發現:分散處理技術各工藝模式,COD 出水均低于60mg/L,其中有好氧段的工藝,運行效果更為穩定;但分散處理技術各工藝模式,均難以實現脫氮除磷目標,出水TN 和TP 最高為28mg/L 和1.8mg/L.由此提出:廣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應以消除污水排放對水體產生的黑臭問題為目標,而沒有必要、也難以實現污水的脫氮除磷處理目標. |
【部分正文預覽】 | 近年來,各地十分重視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一大批處理設施投入運轉或正在建設.同我國大多數城鎮污水處理廠一樣,這些處理設施所控制的指標主要有COD、BOD5、SS、NH4+-N、TN、TP 等.前4 種指標通過常規的生物處理工藝都可以得到相應的削減,但TN、TP 的削減一般要通過特定的“脫氮除磷”工藝.盡管脫氮除磷工藝投資和運行處理成本都大大提高,且運行管理要求相對較高,但隨著排放標準要求的提高,尤其是為了減少富營養化現象,國內對氮磷的排放控制明顯加強,因此氮磷指標仍成為這些處理設施的重點控制指標.這些指標的控制直接決定了當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所采用的工藝需具有一定的脫氮除磷功能.
從統計數據來看,現有村鎮住宅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存在一些問題:處理標準不統一,基本套用城鎮污水處理廠標準[1-3];處理設施的投資和運轉費用差異巨大.投資從1000 余元到近20000 元(以每m3/d 計)[4-5];運行費用從0 元至超過3 元(以每m3計)[5-6].不計土地費用,投資費用也遠超過城市污水處理廠,有研究者認為達5~10 倍.生活污水收集困難,收集系統投資更大[2].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除農村發展差異外,更主要的是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目標不明確、標準不統一,因此有必要深思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目標,并結合農村居住環境和生活污水排放的特點選擇生活污水處理工藝.通過對上海市某區氮磷排放源比重分析以及現有3 種不同工藝的分散處理設施特點調研,探討并提出我國南方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目標以及工藝模式選擇目的,旨在對科學合理的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和工程實施提供參考和依據,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