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此帶來的嚴峻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 過去一直把環保工作重點放在大中城市,而忽視了占地面積較大的農村,從而致使農村環境問題日益惡化,水污染環境問題尤為突出. 國內對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隨著三河、三湖污染的加重才剛興起,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較少,很多處理技術也僅僅處于示范研究階段[1]. 因此,采取一次性投資低、能耗低、運行穩定、運行費用低、維護管理方便的實用技術是解決中國農村污水污染問題的主要途徑[2]. 從20 世紀50 年代開始,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開始嘗試用濕地來進行污水的凈化,經過半個世紀的研究,利用濕地( Constructed Wetland,簡稱CW) 處理污水的技術逐漸被人們接受,并日益成熟,各個國家也陸續建立了人工濕地對污水進行處理[3-5]. 由于其投入低、操作管理簡單、運行維護方便,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在處理污染程度相對較小的生活污水( CODCr低于1000 mg·L - 1 ) 時,它的去除效果較好,是一種綜合利用基質、微生物和植物的物理、化學、生物及其協同作用來處理污水的生態處理技術[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