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正文預覽】 | 玉米深加工企業生產過程排放的廢水中含有
各種污染物,廠區內生活廢水與之混合后,出水中 氮、磷含量很高,排放到自然水體中,會加快引起水 體富營養化。傳統的生物脫氮除磷[1,2]工藝存在自身 難以解決的矛盾:聚磷菌和反硝化菌對碳源競爭始 終存在;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菌齡不同,各種 菌群混合在一起互相制約,難以使系統達到最優的 運行條件[3,4]。為此各國水處理專家有針對性地進行 大量研究,在工藝形式和工藝流程上進行一系列的 革新,尤其是反硝化聚磷菌(denitrification phosphorus removal bacteria,DPB)的發現使脫氮除磷工藝有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DPB 有著與完全好氧聚磷 菌(phosphorus accumulating organism,PAO)相似的 除磷機理和潛力,所不同的是DPB 利用NO-3 而非 O2 作為電子受體,并通過氧化內碳源(主要為聚-β- 羥基烷酸,即PHA)過量吸磷,同時將NO-3 還原成 N2,使吸磷和反硝化這兩個原本對立的過程統一在 一起[5-7]。 在反硝化脫氮吸磷實際運行過程中,由于污水 濃度隨生產時間、規模、生活規律發生變化,如何及 時、有效掌控脫氮、吸磷排泥的最佳時機是能否取 得良好運行效果的關鍵,本文主要研究反硝化吸磷 和脫氮過程中pH、COD、磷酸鹽、NH+ 4-N、NO- 2-N 和 NO- 3-N 等參數變化趨勢及其相關性,探索變形化性 規律,使其在實際工作中發揮指示作用,從而能實 時掌握反硝化吸磷和脫氮過程,合理安排排泥除磷 和反硝化脫氮時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