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污染水源水處理技術脫氮除磷效果的研究 |
文件大小:0.39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07-21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微污染水源 脫氮除磷 膜技術   |
【摘要】 | 飲用水水源污染日益嚴重,尤其是氮磷污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直接威脅人類健康和傳統制水工藝。針對微污染水源水處理常見方法的脫氮除磷效果進行了評價,并介紹一些其它的脫氮除磷的方法及對未來微污染水源水脫氮除磷技術進行展望。 |
【部分正文預覽】 |
飲用水水源的氮磷污染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氮磷過量導致湖泊等封閉水體富營養化,而水質惡化會增加給水處理的難度,通過常規處理難 以達到飲用水衛生標準 。有研 究表 明[11,在供水管 網中 ,0.25mg·L。的 NH4.就足 以使硝 化細菌 生長繁殖,且硝化細菌在代謝過程中會釋放出嗅味;過量 的硝酸氮會在人胃中還原為亞硝酸氮 ,與 胃中的仲胺或酞胺作用形成致癌性物質亞硝胺。因此,法 國和德國規定飲用水中的氨氮 (NH一N)≤0.5mg·L_1.荷蘭更是嚴格至 0.2mg·L~;我 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 NH一N≤0.5mg·L~。近幾年,磷對飲用水生物穩定性的影響也引起了研究人員的關注[2】。1996年 ,MiettinenIT博士指出飲用水中細菌的生長受到水中磷 限制的情況[3】,當磷濃度為 1~3Ixg·L 時,磷可能成為飲用水 中微生物生長的限制 因子【4]。磷含量過高會造成飲用水中生物 的再度繁殖,無法獲得生物穩定的飲用水 ,直接威脅著飲水安全 。 本文主要介紹 了微污染原水處理常見方法的脫氮除磷效果及其它一些脫氮除磷的方法 ,并對未來微污染原水脫氮除磷技術進行展望 。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