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接觸氧化池工藝主要通過填料表面的生物 作用去除水中的氨氮、有機物以及鐵、錳等污染物, 因而填料的選擇是生物接觸氧化池的核心,直接影 響生物接觸氧化池的出水水質和運行管理。目前在生產中應用的主要有彈性立體填料和懸浮填料。 彈性立體填料的生物接觸氧化池工藝能有效去 除氨氮等污染物,但工程實踐中,彈性填料生物接觸 氧化池需安裝支架,施工復雜,而且長期運行的填料 表面易積泥、結塊,沖洗和排泥困難[1~3]。懸浮填料 可以直接投加到生物接觸氧化池中,不需要安裝支 架,同時懸浮填料呈流化狀態,在氣水混合作用下相互碰撞,有利于老化生物膜脫落且不需反沖洗。但 目前懸浮填料種類很多,比表面積不同,大小和構造 形式不同[4],因而導致不同填料處理效能和運行穩 定性有很大的差別。 懸浮填料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當原水濁度高 時,填料表面易積泥,使填料流化不均勻,部分填 料沉到池底直接影響生物接觸氧化池處理效率; 在長期運行中,由于填料本身特殊的結構和材 質,在水力混合情況下,相互碰撞咬合導致填料 易破碎,甚至將碎片帶入后續工藝中,此外陽光 的持續照射也會導致填料脆斷、老化;部分懸浮 填料還會寄生小螺小蚌等水生物,使池體內水生 動物泛濫。 針對以上填料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本研究使 用一種新型懸浮填料在杭嘉湖地區某水廠進行了生 物接觸氧化池的中試研究,并結合處理效果對填料 表面的菌群結構進行了特性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