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流人工濕地中污染物沿高度變化的凈化程度研究 |
文件大小:0.49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04-15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垂直潛流 人工濕地 反硝化   |
【摘要】 | 通過人工濕地系統模擬實驗考察了污染物沿高度的凈化程度,分析了垂直潛流濕地系統中COD、氮、磷的去除機理及其遷移轉化規律。結果表明,潛流濕地系統對COD 的去除主要發生在上層(0~30 cm),主要通過好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對總磷的去除主要發生在上層(0~30 cm)和中層(30~60 cm),去除途徑為填料的吸附和沉淀作用;對總氮的去除則發生在整個系統中,上層主要去除氨態氮,只是將氨態氮轉化為亞硝態氮和硝態氮等其他形式的氮,在中層和下層進行的反硝化反應才能真正達到脫氮效果。 |
【部分正文預覽】 | 人工構造濕地可利用植物、微生物和基質間的物理、化學及生物作用共同達到污水凈化的目的〔1〕。植物根系能形成網絡,傳遞和釋放氧,吸收一部分營養物質,為微生物提供生長場所,并提供好氧、厭氧條件,但植物有一定的生長期,且需要收割。好氧微生物可將有機物分解成CO2和H2O, 硝化細菌和反硝化細菌可去除氮,聚磷菌去除磷〔2〕。基質能截留污染物、吸附氨氮、沉淀磷,并沉淀吸附懸浮物質,為微生物提供附著面,其主要作用為吸附沉淀,但存在吸附飽和度〔3〕。目前對人工濕地去除污染物的機理研究比較深入, 但對人工濕地中污染物隨高度變化的凈化程度很少有研究報道。為此,筆者考察了潛流濕地系統中污染物沿高度的凈化程度,并對COD、氮、磷的去除機理及其遷移轉化規律進行分析。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