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水體質量嚴重惡化,富營養化等經常發生。2010 年中國環境統計年報顯示,在204 條河流的409 個監測斷面中,Ⅳ類水質以下的斷面比例為40. 7%,主要污染指標為CODMn、BOD5和氨氮。在26 個國控重點湖泊( 水庫) 中,發生富營養化的為14 個,占53. 8%,水質在Ⅳ類以下( 含Ⅳ類) 的有20個,占77%,主要污染指標是總氮和總磷。因此,我國對污水處理廠的排放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黃河流域( 陜西段)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DB 61 /224—2011) 要求集中式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水質必須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 GB18918—2002) 中的一級A 標準。人工濕地作為一種低投資、低處理成本、低能耗的生態處理技術已被廣泛用于各種污水的深度處理[1]。但是,以下問題有待解決: ①由于人工濕地氧化有機物及硝化所需要的氧主要來源于大氣擴散、植物根系傳遞及原水中攜帶等,往往因供氧不足而影響氨氮的硝化及有機物的氧化; ②由于濕地植物對除磷的貢獻較低,以及填料的吸附容量有限,造成人工濕地的除磷效率不高[2]。人工濕地的進水方式分為連續進水和潮汐流進水。由于每次進水后,系統基質有一部分的閑置階段,因此潮汐流進水方式可顯著提高人工濕地的溶解氧供給量,強化對氨氮和有機物的去除。填料是人工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通過過濾、吸附作用截留污水中的污染物,而且還是植物和微生物生存的介質,對凈水效果起到關鍵作用。近年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異常迅速,在建設過程中每年產生的建筑固體廢棄物高達4 × 107 t。大量的建筑固體廢棄物不僅加劇了我國城市土地資源的緊張局面,而且嚴重影響了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所以,尋找一種新的建筑固體廢棄物處理方式迫在眉睫。筆者將建筑固體廢棄物用作人工濕地的填料,開發了新型潮汐流人工濕地處理系統( CSW-CWs) ,并采用其處理污水廠的出水,考察了對總磷、氨氮、總氮和COD 的去除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