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主要分為“下水道事業”( 指城市污水處理廠及管網建設) 、“農業村落污水處理事業”以及“凈化槽事業”三大類業務,其中以大城市為中心的下水道事業發展最快。后來,由于下水道建設速度無法滿足日益擴大的城市圈的發展,其滯后部分由凈化槽事業替代補充,直至下水道的服務覆蓋到該地區。之后隨著城市地區下水道的逐步完善,要求農村地區也要建設完善下水道,隨即開始以具備一定規模管網的分散型生活污水處理為中心,實施農業村落污水處理事業及小規模的下水道事業。而凈化槽事業則是在下水道管網建設經濟負擔過大、人口密度極低的山區等地區,作為住宅的單體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得以推廣。日本的生活污水處理事業目前仍維持著這樣的業務劃分狀況,其分散型生活污水處理事業則橫跨上述三類業務,但從歷史上看,下水道事業始于城市地區的大規模污水處理,隨著業務的發展,逐步開始以分散型處理為對象,而農業村落污水處理事業和凈化槽事業從一開始就是以分散型處理為對象,這是上述三類業務顯著不同的特點。要想了解日本生活污水的分散型處理狀況,需要從更廣的角度全面了解并探討上述三種業務格局及其相互關系。從這一角度出發,根據日本上述三類業務的特點,系統梳理了日本分散型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實際狀況,并分析了相關技術特點及發展狀況,旨在為我國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事業提供借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