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熒光結合熒光區域積分法評估凈水廠有機物去除效果 |
文件大小:0.84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04-12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三維熒光光譜 熒光區域積分(FRI) 凈水工藝 有機物去除   |
【摘要】 | 三維熒光光譜技術具有高度的靈敏性,可對水體中的有機物進行有效識別和解析。以三維熒光光譜技術為手段,結合熒光區域積分(FRI)方法,考察長江下游地區某典型凈水廠水處理過程中有機物的去除狀況。研究結果表明,由于飲用水水源受到輕微污染,原水中有機物構成以芳香性蛋白類、溶解性微生物代謝產物為主,富里酸類有機物的含量比較低。常規水處理工藝對原水中有機物的去除效果有限,而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處理工藝對原水中有機物的去除起主要作用,對芳香性蛋白類Ⅰ、芳香性蛋白類Ⅱ、富里酸類、溶解性微生物代謝產物、腐殖酸類物質的熒光區域標準體積的去除率分別為71.5%、73.8%、63.3%、73.7%、58.7%。三維熒光光譜結合熒光區域積分方法,能夠有效監測和分析水體中低濃度有機物的去除情況,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技術手段,用于凈水廠的日常運行和水質監測。 |
【部分正文預覽】 | 當前許多環境水體,尤其是水源地原水受到輕微污染,因此往往在常規水處理工藝后增加深度處理工藝以強化對水體中有機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在凈水過程中,有機污染物濃度比較低,耗氧量、濁度、UV254等常用水質指標無法對水處理過程中有機物的去除情況進行充分的評估。近年來在水處理行業中逐步開始采用總有機碳(TOC)作為有機物去除的指標,但TOC只能衡量水體中總有機碳的去除情況,對于水體中有機物的構成和分類去除狀況則無法有效表達。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