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中檸檬酸桿菌對銅合金腐蝕機理研究 |
文件大小:0.72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12-24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合金表面生物膜 弗氏檸檬酸桿菌   |
【摘要】 | 研究結果顯示, HSn70-1AB合金表面生物膜的均勻性隨浸泡時間的延長而逐漸變差;較強的親水性使得后期生物膜的整體結構比較完整; 弗氏檸檬酸桿菌對HSn70-1AB主要以局部腐蝕為主,尤其是點蝕。 |
【部分正文預覽】 | 城市污水經深度處理后回用于火電行業的循環冷卻水系統是緩解我國北方地區水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之一。同自然界的淡水相比, 再生水中的鹽、有機物、氨氮含量高, 細菌種群復雜, 由此帶來的微生物腐蝕問題十分突出。已有研究表明,再生水中的弗氏檸檬酸桿菌對熱交換器金屬管材產生一定的腐蝕, 很可能成為影響火電廠安全運行的隱患。 微生物引起金屬材料腐蝕的前提是細菌在金屬表面吸附并形成微生物膜。當金屬表面存在微生物膜時, 金屬表面-微生物膜界面的pH 值、溶解氧濃度、有機和無機物的種類及其濃度改變了腐蝕的機理和速率[6]。因此, 研究微生物膜的結構和熱力學特性對于進一步解析銅合金的腐蝕機理十分必要。
本文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能譜儀探討再生水中HSn70-1AB 銅合金表面弗氏檸檬酸桿菌生物膜結構特征, 采用動態接觸測量法測試計算不同時期銅合金表面生物膜熱力學參數, 試圖解析生物膜疏水性與生物膜結構特性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對于進一步深入了解生物膜的形成及其對銅合金的腐蝕機理、再生水回用過程中微生物腐蝕的防護與控制具有重要意義。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