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置反硝化曝氣生物濾池處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
文件大。0.19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0-07-30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后置反硝化曝氣生物濾池 脫氮 外碳源 甲醇   |
【摘要】 | 采用后置反硝化曝氣生物濾池處理模擬生活污水,在保證出水COD達標排放的前提下,分別向二級缺氧濾柱中投加20mg/L的甲醇和引入0.2Q(Q為試驗中系統進水的流量)的原水作為外碳源,考察了投加外碳源對系統脫氮及去除COD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在二級缺氧濾柱中投加20mg/L的甲醇作為外碳源時,系統出水的NH4^+-N、TN、COD平均濃度分別為5.6、8、35.8mg/L,其去除率分別為83.6%、81%、83.5%;在二級缺氧濾柱中引入0.2Q的原水作為外碳源時,系統出水的NH4^+—N、TN、COD平均濃度分別為13.9、18.3、47.7mg/L,去除率分別為59%、56.6%、78.1%。系統采用甲醇比引入原水作為外碳源的脫氮效果好且出水的COD濃度較低。 |
【部分正文預覽】 | 目前,曝氣生物濾池脫氮的工藝有很多,如前置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等,但這些工藝都存在操作復雜、運行費用高、需要內回流、池體容積大、試驗條件難控制、細菌不易培養等問題。后置反硝化(0/A)通過在缺氧池中投加外碳源,既保證了脫氮效果,又節省了基建投資和運行費用,是一種有效的污水處理工藝,主要有AOAO工藝、SBR工藝、MSBR工藝、氧化溝工藝和DEPHAN—OX工藝等。筆者采用后置反硝化(0/A)曝氣生物濾池處理模擬生活污水,在保證出水COD達標排放的前提下,確定外碳源的最佳投量,考察了投加外碳源對系統脫氮及去除COD的影響。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