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折流板反應器的污泥水解酸化研究 |
文件大小:0.28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0-07-29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初沉污泥 水解酸化 揮發性脂肪酸 折流板反應器   |
【摘要】 | 以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初沉污泥為研究對象,采用折流板反應器(ABR)對其進行水解酸化處理,考察了利用初沉污泥開發碳源的可行性及其工藝特性。在溫度為30℃、水力停留時間為24h、污泥停留時間為3d的條件下,經過30d的運行,系統具備了穩定的產酸效果。酸化液的SCOD和VFAs分別可達1182mg/L和602.8mg/L,VFAs的最大產率達到0.06mg/mgVSS,水解率最大為3.6%。可見,基于ABR反應器的初沉污泥水解酸化系統可成功實現VFAs的積累。酸化液的SCOD/VFAs值隨著運行時間的增加呈下降趨勢,最終趨于平穩。 |
【部分正文預覽】 | 隨著氮、磷排放標準的日趨嚴格,脫氮除磷成為城市污水處理廠的主要任務之一。反硝化菌和聚磷菌均為異養菌,傳統生物脫氮除磷理論認為兩者之間存在競爭碳源的問題。低碳氮比污水本身所能提供的碳源不能滿足同步脫氮除磷的要求 ,因而解決碳源受限型污水碳源不足問題的研究已經迫在眉睫。利用城市污泥進行水解酸化來開發生物脫氮除磷所需的碳源是一種可行性較強的工藝,在獲得生物可利用碳源的同時,還能實現污泥的穩定化和資源化。剩余污泥中含有大量聚磷菌在好氧段吸收的磷酸鹽,若對剩余污泥進行水解酸化,會導致磷的釋放;而初沉污泥中富含脂肪酸,有機質含量>60%,是理想的資源化對象,且不會發生嚴重的氮、磷釋放問題。對于以碳源開發為目的的初沉污泥水解酸化系統而言,如何使系統保持在產酸效應強于產甲烷效應的狀態是研究重點。目前我國對該項技術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因此有必要對初沉污泥的生物水解轉化情況進行探討。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