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溫下剩余污泥水解酸化強化方法研究進展 |
文件大小:0.42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0-07-15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剩余污泥 污泥破解 水解酸化 資源化   |
【摘要】 | 剩余污泥的處理與處置是污水處理的重要環節,常溫下對剩余污泥直接破解以促進水解酸化是污泥處理的有效方法,這種方法無需污泥脫水,而且能提高污泥絮體的降解率,并實現資源化利用。但這種方法存在投資大、運行費用高和難以穩定控制等問題,尚未實現大規模的工程應用。對目前研究較多的污泥機械處理、酸堿處理、超聲破解和臭氧氧化等技術的作用原理、處理效果和應用前景進行了綜述和分析,并提出了多種技術的組合是提高污泥處理效率的最有效方法。 |
【部分正文預覽】 | 目前,我國污泥(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產量隨著城市污水廠處理能力的提高而大幅增加。據有關部門調查發現,截止到2007年底,我國處理規模>20X104m3/d的污水廠總處理能力約0.227X 108m3/d,相應的泥餅產量約614×104t/a,其中83% 的污泥未得到妥善處置。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病原菌和重金屬等物質,如果不能妥善處置勢必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因此如何實現污泥的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是城市污水處理廠面臨的重大難題。通常污泥資源化的主要途徑是厭氧消化產生能源物質(CH4、H2等)和有機酸、蛋白質等。VFAs是有機物厭氧處理過程中的重要中間產物,可進一步發酵生成CH4,也可通過控制厭氧發酵條件使其積累以作為污水廠脫氮除磷的外加碳源或合成生物塑料PHA。厭氧消化通常經過水解、酸化和產甲烷三個階段,其中水解階段相對較長,決定著整個厭氧消化的速度與效果,所以要通過水解酸化富集VFAs,首先要強化剩余污泥的水解。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