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在自然界中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資源,也是唯一可以重復利用的資源。因此,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是開源節流、減輕水體污染程度、改善環境、解決城市缺水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原始資源型缺水問題日益突出。目前我國有400多個城市缺水,正常年份缺水達60×108m3,預計2030年缺水量將達到400~500×108m3。而目前全國城市污水排放量大約為414×108m3/a,城市污水處理率和二級處理率分別僅達30%和15%,污水回用率則更低。根據“十五”計劃綱要的要求,到2005年我國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要達到45%。如果污水回用率平均達到20%,那么“十五”末期污水回用量可達到40×108m3/a,這可解決全國城市缺水量的一半以上。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經濟效益
城市污水回用一方面可以有利于提高城市包括工業企業水資源的綜合經濟效益,另外污水回用還可以產生許多的間接經濟效益。
比海水淡化經濟
城市污水和海水兩者在水質上是有很大區別的。城市污水所含雜質一般小于0.1%,主要以BOD5、CODCr、NH3N、磷和鉀等,一般可以用預處理加上深度處理法去除;而海水淡化需要采用復雜的預處理和反滲透或閃蒸等昂貴的處理技術,因此無論基建費或者單位成本,海水淡化都高于污水回用。
以10000m3/d規模為例,污水回用于中水的估算總投資為2386.8萬元,單位投資約為2386元/m3,回用水成本為0.61元/m3,海水淡化的估算總投資為14650萬元,單位投資約為14650元/m3,回用水成本為6.25元/t這里因為處理后是純水,所以元/t等同于元/m3,污水回用占有很大的優勢。即使將來核反應堆為淡化水處理提供能源,同樣采用反滲透技術淡化海水,據規模在6~24萬m3/d的淡化水廠的有關預算表明,其平均化產水成本在0.52~0.83美元約相當于4.3~6.9元,可見仍高于污水回用所需成本。
比遠距離調水便宜
如果將城市污水處理到回用作生活雜用水和工業冷卻水的程度,其基建投資只相當于30余公里外調水;而若處理到可回用作較高要求的生產工藝用水,其投資只相當于從40~60公里外引水,比遠距離引水經濟得多。
城市污水回用的環境效益
城市污水回用開辟了第二水源,減少了城市新鮮水的取用量,減輕了城市供水不足的壓力和負擔,緩解了供需矛盾。這對缺水城市意義更為重大。城市污水處理后的回用,減少了污水排放量:一是減輕了對水體的污染,并能使部分被污染的水逐漸更新復活;二是減少了治理環境污染的投資。節水效益明顯,城市污水量大且集中,如果很好地推廣使用污水回用技術,可以節省大量水質要求不高的用水消耗量。相比較于海水淡化、遠距離調水,城市污水回用有著它們無法相比的環境效益;而且就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言,海水淡化、遠距離調水以及地下水開采也都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這也凸顯出城市污水回用的優勢。
城市污水回用存在的問題和展望
目前我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術和設備的開發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再生利用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的需求,今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技術發展應著重于已有技術的集成化、綜合整合、產業化和工程化,需要對已有技術不斷改進和更新,加強新工藝、新流程、新技術和設備產品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并注重示范性工程的研究和建設。通過工程化和生產性測試,著重解決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于農業、生態、市政和工業中的水質凈化技術、水質穩定技術、水質保障技術、安全用水技術、工程技術、運行管理技術和成套技術設備問題。 (摘自 《中國建設信息-水工業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