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溫和營養鹽增加對太湖冬、春季節藻類生長的影響 |
文件大小:1.14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4-07-31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營養鹽 太湖藻類   |
【摘要】 | 為探討水溫和營養鹽增加對冬、春季節太湖藻類生長和群落演替的影響,研究了不同水溫(不增溫、12.0、14.0、16.0、18.0、20.0℃) 和不同營養鹽濃度(低、中、高營養鹽濃度) 下藻類的生長及優勢種群變化。 |
【部分正文預覽】 | 水體富營養化及其引起的一系列環境問題在世界范圍受到關注. 由于營養鹽富集導致水體藻類大量生長并季節性爆發的水華、赤潮等現象對水生態系統及周圍流域產生了嚴重的影響[1-3]. 研究[4-6]表明,在富營養化水體中,水溫升高是導致藻類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ntergovernmental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的最新氣候變化報告( 2007 年) 顯示,在一些海洋和淡水系統中,藻類、浮游生物等的遷移和變化很可能與水溫不斷升高有關[7]. 在湖泊生態系統中,水溫在一定程度上可影響浮游植物的種類組成[8-9]. 一般而言,淺水湖泊水溫有從冬、春季低溫進入夏季高溫再逐漸回降的規律,這也往往伴隨浮游植物群落結構的演替( 如太湖從冬、春季節的硅藻、綠藻為優勢種轉向夏季的藍藻為優勢種[8, 10]) . Imai 等[11]研究發現,湖泊年內水溫變化決定了微囊藻屬的種類組成.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