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 年的實測記錄表明,中國西部氣溫以每10 年0. 2℃的趨勢上升,特別在20 世紀八九十年代升溫迅速,90 年代被公認為近1 000 年來最暖的10年[1]。第4 次IPCC 氣候評估報告指出: 在近100 年中地表氣溫變暖了0. 74℃,其變率在過去的50 年幾乎是過去100 年的2 倍。全球大幅度氣候變暖,勢將導致海洋與陸地水體蒸發和大部分海洋和陸地降水增加,冰川消融增強,河川徑流量擴大,洪水災害加劇,干旱區可能縮小[2-3]。任朝霞等[4]在近50年西北干旱區氣候變化趨勢研究中發現年平均氣溫和年降水量變化均呈上升趨勢。武金慧等[5]對甘肅省近50 年降水量及氣候變化趨勢研究結果表明,近50 年來的平均降水量存在減少趨勢,但河西中部、西部地區的降水量表現出增加趨勢。氣候的變干或變濕取決于降水量和蒸發量的變化速率[6],僅用降水量并不能客觀表示氣候的干濕狀況[7],綜合考慮水分收支平衡的濕潤指數更能準確說明陸地表層的實際干濕狀況。目前,區域干濕狀況變化研究成為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8-9]。文獻[10]研究了天山西部地區近50 年干旱指數的演變特征,指出近50 年我國大部分區域平均年干旱指數呈總體下降的趨勢,尤以夏季干旱指數下降趨勢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