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高溫厭氧消化產甲烷及病原指示微生物滅活的研究 |
文件大小:0.29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4-06-22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碳氮質量比 高溫厭氧消化   |
【摘要】 | 試驗研究了剩余污泥在適宜碳氮質量比條件下,高溫厭氧消化對產甲烷及病原指示微生物滅活的影響,分析比較了厭氧消化前、后污泥中病原指示微生物數量的變化。 |
【部分正文預覽】 | 目前, 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被廣泛應用于城市生活污水處理中, 同時在污水處理過程中也產生了大量的剩余污泥。剩余污泥由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組成, 并含有多種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卵,如果不經過適當地處理而直接排放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并且在污泥處理中要考慮將剩余污泥中的有機物質和氮、磷等植物養分元素變廢為寶,實現資源化利用。 厭氧消化技術是剩余污泥的穩定化處理技術之一, 它不僅能夠將有機物分解產生沼氣, 而且能夠殺死部分致病微生物和蟲卵, 實現污泥的資源化、無害化和減量化[5-6]。在厭氧消化系統中, 總大腸桿菌、糞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比大多數病毒、原生動物和寄生蟲病原體更容易受到外界脅迫的影響[7]。目前, 美國環保署(USEPA)和歐盟都將糞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做為污泥處理病原指示微生物。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