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鍍工業園廢水中有機物的去除方法研究 |
文件大小:0.24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4-06-21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電鍍工業園 重污染廢水   |
【摘要】 | 以某電鍍工業園的重污染廢水經常規處理后的出水為對象,研究進一步去除廢水中有機物的方法。 |
【部分正文預覽】 | 長期以來針對電鍍廢水的研究一直集中在重金屬處理方面,而忽略了有機物的存在及其處理。我國GB 21900—2008《電鍍污染物排放標準》規定電鍍廢水中有機污染物指標化學需氧量( COD) 小于80 mg /L。電鍍廢水中有機物來自電鍍前處理、電鍍過程和電鍍后處理三個工序。電鍍前處理廢水中有機物含量較高,主要來源為除油、除蠟用的有機表面活性劑及工件剝落下來的油、蠟,其排放量占電鍍廢水總量的20% ~ 25%。電鍍工序過程中的有機物主要來自電鍍添加劑,如十二醇硫酸醋鈉、丙烯磺酸鈉、芐叉丙酮等,所鍍金屬不同添加劑種類也不同,但其水質相對穩定,排放量占總量的60% ~ 70%,是有機廢水的主要來源。電鍍后處理階段的退鍍液中含有大量的間硝基苯磺酸鈉與氰化鈉,廢液呈深棕色,致使處理后的排水顏色偏黃,而且其色度很難去除,約占總量的1% ~ 3% [1]。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