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氧/缺氧/好氧( A/A/O) 工藝是目前我國城市污水廠中應用最廣泛的同步脫氮除磷工藝[1]之一,但由于在城市污水生物處理系統中,不同水體的水環境容量差異較大,加上城市管網系統建設滯后,雨污混接嚴重,城市污水廠收集的污水普遍存在碳源不足問題。為滿足氮磷的排放標準,污水廠普遍采用外碳源投加的方式,以滿足系統脫氮除磷的需要,但由于一般污水處理廠,曝氣量難以有效控制,為滿足硝化需要,普遍存在過度曝氣問題,導致內回流硝化液中溶氧值較高,從而導致碳源的內耗,外碳源的利用率降低,不但嚴重制約了脫氮除磷的效果,同時造成了能源的浪費。一般來說,污水處理廠DO控制目標是確保供氧量滿足生物處理單元動態變化的O2需要并維持一個期望的混合液DO 濃度,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減小曝氣能耗[2]。從脫氮除磷的角度來看,A/A/O 工藝生物反應單元中好氧區DO 不足將影響硝化及吸磷作用,而過高的DO 會導致內回流硝化液溶氧含量過高,影響缺氧池反硝化[3]。在生物除磷反應過程中,當污水廠的好氧區過度曝氣或者由于雨天造成進水的有機負荷太低時,在好氧段胞內聚合物( 如PHA 和糖原等) 會過度消耗,導致后續釋磷動力不足,從而造成除磷效率的惡化[4]。過度曝氣不僅會造成能源的浪費,也不利于生物除磷[5,6]。
基于上述的研究現狀,選用改良A/A/O 中試裝置來處理實際污水,研究DO 濃度對系統處理效果的綜合影響,同時與同期實際污水廠污水處理效果進行對比分析,以期為實際污水處理過程中DO 的控制提供理論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