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人工濕地-塘組合系統除氮效果的正交試驗研究 |
文件大小:0.68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4-02-17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正交試驗法 SPSS軟件   |
【摘要】 | 采用正交試驗法研究了濕地水力負荷、碳氮比、預曝氣強度和塘深等4個因素對考察指標影響的顯著性及優選條件,并利用SPSS軟件對正交試驗結果進行方差分析。 |
【部分正文預覽】 |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藝具有對有機物污染物處理效果好、氮磷去除能力強以及對負荷變化適應能力較強等主要特點[1],潛流人工濕地在提供很好的污水處理效果的同時兼顧到處理效果的穩定,成為當今社會尋求環境友好型污水處理設施的研究熱點。 目前因為河道和湖泊的富營養化現象嚴重,重大環境事故頻發,對處理設施脫氮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將潛流人工濕地同其他污水處理工藝進行聯用,復雜了處理環境和生物種類,利用組合系統中各工藝的特點來強化脫氮效果。生態塘作為一種深化處理工藝,在低污染負荷下對氮元素仍有著很強的去除能力。當前將潛流濕地前置生態塘組成處理系統的研究很多,但此種工藝存在著硝態氮積累的現象;本研究以潛流人工濕地后置生態塘組合為處理系統,工藝內以硝化-反硝化途徑除氮,優化的出水水質。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