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城區雨水資源利用分析 |
文件大小:0.59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4-02-14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雨水資源利用 雨水利用 雨水集蓄系統   |
【摘要】 | 對衡水市雨水資源利用提出充分利用雨水,制定條例法規,把雨水利用納入城市整體規劃,充分利用現有的蓄水工程,建立雨水集蓄系統和入滲系統,補給地下水發揮“土埌水庫”的調蓄功能。 |
【部分正文預覽】 | 衡水市是河北省最缺水的地區之一。目前全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148 m3,是全省人均水平的47. 6%,全國的6. 7%和世界的2%,大大低于國際公認的維持一個地區社會、經濟、環境發展所需的人均1 000 m3 的臨界值,是最貧水地區之一。地下水是全市最重要的水源,由于需水量的迅猛發展以及用水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費,造成地下水超采嚴重,從而形成了冀、棗、衡大漏斗,漏斗中心水位埋深由1992 年6 月末的64. 76 米劇增到2006 年的95. 7 m,降落漏斗面積由1992 年的2 686 km2 擴展到2006 年6 月末全市區域均處于漏斗區范圍內[2]。由于水位下降,引起了水井“泵吊”、地面沉降、大地裂縫及水質惡化等生態環境的破壞,直接威脅到各類工程建筑安全及人類健康,制約了工農業的生產。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