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燃料電池凈化含Cu2+廢水資源化處理研究 |
文件大小:0.87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4-02-17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電解質量 質子交換膜   |
【摘要】 | 考察了陰極液中Cu2+含量、外加Na2SO4電解質量和陰、陽電極與質子交換膜(PEM)間距對電池性能和Cu2+去除的影響。 |
【部分正文預覽】 | 微生物燃料電池(MFC)是利用微生物氧化有機物產生電能的一種裝置[1]。MFC具有產電和廢水處理的雙重優點,在環境污染日益嚴峻和能源緊缺的今天,MFC在廢水處理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對MFC的基礎研究,已經不僅僅局限在陽極室處理污水上,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陰極室對污染物的去除研究,例如MFC處理氧化性的硝酸鹽廢水、含鉻廢水以及高錳酸鉀等[2-3]。由此為MFC 處理重金屬廢水資源化的研究開辟了新的途徑。 化工、電鍍、有色金屬冶煉及礦山開采、電子板材漂洗等過程中常產生大量含Cu2+的廢水。根據其來源不同,Cu2+的質量濃度一般在幾十~幾千毫克每升[7-9]。含銅廢水排放到環境中,不僅會對水體和土壤造成嚴重的污染,而且也是資源的流失。處理含銅廢水的方法主要有化學沉淀法、電解法、離子交換法、重金屬螯合劑法等,這些方法中電解法因其去除效率高、工序簡單并且可以直接回收金屬銅,應用更加廣泛,但其存在能耗大的缺點[10]。
目前MFC處理含銅廢水的詳細報道還很少[11]。將銅的電解和MFCs結合起來,不僅可產生電能、實現銅的去除和回收,而且為解決電解法能耗高的問題提供一條新的思路。
本試驗研究了MFC處理含銅廢水的產電、除污特性,以期為MFC處理含銅廢水的實際運用提供理論基礎。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