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震后飲用水水質分析評價 |
文件大小:0.37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07-24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5·l2” 地震 水質分析 評價   |
【摘要】 | 對”5.12”地震重災區綿陽地震期間及地震后三年飲用水原水水質進行分析,并利用水污染指數法對地震后第三年(2010年)涪江綿陽段水質進行評價。結果表明地震對當地及下游飲用水水質的影響主要是通過降雨、水庫放水、地下滲漏等方式。在涪江綿陽段受影響較大的水質指標有高錳酸鹽指數、總磷、氯化物、重金屬及糞大腸桿菌群,溶解氧、氨氮、氟化物等受地震影響較小;涪江綿陽段在地震后第三年(2010年)原水水質整體評價為Ⅲ類水質。 |
【部分正文預覽】 | 水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和戰略性資源。在世界淡水資源普遍缺乏的今天,世界各國高度重視淡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保護的研究。 水安全問題研究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隨著水資源危機日益加劇.水安全問題逐漸成為世界關注的熱點。 2o08年5月12日發生了震驚世界的“5.12” 特大地震.震級達到8級.最大地震烈度達到l1度. 此次地震災區中有20多個縣級以上城市,包括省會城市成都,綿陽、德陽、廣元等地級 市,都江堰、彭州、綿竹等縣級市和汶川、茂縣、北川等縣城所在鎮 。地震給受災地區的飲用水安全帶來了一定的威脅.因此對地震災區的水源地水質進行評價對于保障震后飲用水安全具有積極的意義。本文分析了綿陽地區“5·12”特大地震中以及地震后的飲用水水質變化情況.并對涪江綿陽段的水質進行了分析評價。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