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掌握工業廢水重金屬污染區域及行業分布格局, 是有針對性開展全國性重金屬污染防控的必要前提. GIS 空間分析表明, 2003-2010年間, 工業廢水重金屬Hg、Cd、Pb、As 排放主要集中在以湖南為核心、包括江西、云南、廣西在內的南方四省區, 和北方甘肅、陜西兩省, 而廣東、福建、浙江、江蘇等東部沿海省區Cr6+排放所占比重較大; 在行業分布格局方面, 南方和北方省區的重金屬污染主要與當地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礦采選、冶煉和加工行業密切相關, 而東部沿海地區則更多與當地電子、電器、運輸設備制造業、化工、金屬制品、紡織、皮革制品等行業密切相關.各地區、不同行業、不同類別重金屬排放特征及減排成效存在較大差異, 反映了工業廢水重金屬防控亟需多學科研究技術支撐. |
【部分正文預覽】 | “十一五”以來,我國重金屬污染事件呈現高發態勢,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對區域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也形成困擾,成為當前我國面臨的最嚴峻的環境問題.為遏制我國重金屬污染事件高發態勢,2011 年2 月,我國制定了第一個“十二五”國家規劃[1],確定國家總量控制重金屬包括汞、鎘、鉻、鉛、砷五類,并提出將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進行集中治理.而目前國內重金屬污染研究文獻多針對重金屬污染形成機制及其危害途徑、治理修復技術、控制對策等展開探索[2-9],或對區域性重金屬污染狀態、特征、生態危害、環境效應等內容展開研究[10-23],而對全國性重金屬污染空間、行業格局及其演變趨勢缺少關注.工業廢水重金屬排放是區域重金屬污染的主要源頭,在此借助GIS 數據平臺,采用GIS 空間分析法對2003~2010 年我國工業廢水重金屬污染排放空間與行業格局展開分析,使工業廢水重金屬排放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分布格局及演變格局更為直觀,以求為有針對性的開展區域和行業重金屬污染治理提供借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