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活動對濱海浴場水環境影響研究 |
文件大小:0.18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07-09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灰色關聯識別模型 水環境質量 旅游活動 杭州灣濱海浴場   |
【摘要】 | 基于灰色關聯識別模型,從時空角度分析旅游活動對杭州灣北岸濱海人工浴場水環境的影響,研究濱海旅游活動與海水環境質量的關系。研究表明,濱海人工浴場由于管理模式及水體凈化技術的不同,水域環境呈現不同的時空分布特征,但總體上濱海人工浴場建設和環境管理工作,可以有效保護濱海人工浴場以及周邊區域水環境; 不同旅游活動對水環境的影響程度不一,根據灰色關聯識別模型綜合評價指數,影響最大的是以水上自行車、皮劃艇等為主的水上游樂項目,綜合評價指數為2. 571 和2. 542; 其次是海濱游泳活動,綜合評價指數為2. 513; 影響最小的水上舞臺活動和觀海踏潮,綜合評價指數分別為2. 501 和2. 472。 |
【部分正文預覽】 | 中國具有綿長的大陸海岸線,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及濱海地區的開發活動,使得濱海地區生態系統脆弱性與不穩定性日益凸顯,也加劇了海岸帶生態景觀演變的復雜性、多樣性和不確定性,因此濱海地區的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問題得到人們的重視[1]。 在濱海地區濕地生態系統中,水環境生態系統尤為重要,但是目前國內外有關濱海濕地水環境的影響研究尤其是對海水環境影響評價,多數停留在水環境質量評價上,結合水環境質量檢測結果進行分析與判斷,缺乏對水環境影響驅動因子與水質指標之間的關聯分析[2]。 針對目前國內外有關濱海海岸帶濕地生態系統研究的特點[3-5],以及日益增多的濱海人工活動區域,將旅游活動作為影響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環境的主要驅動因子,研究重點放在濱海水環境,尤其是濱海人工浴場的水體環境。目的是通過對比不同類型的旅游活動對海岸帶水體的影響,從時空角度深入研究濱海旅游活動對濱海濕地生態系統中水環境的影響。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