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是導致湖泊發生富營養化的重要營養元素[1]. 水體中氮、磷濃度的增加不僅會影響大型水生植物的生長,而且對浮游植物的生長也有重要影響.研究[2-4]表明,在富營養化水體中,大型水生植被的退化和消失與營養鹽促進藻類生長有關. 氮、磷及其有效性可影響藻類的生長[5-6]、生物量[7]和群落組成特征[8]. 一般認為,在淡水湖泊中浮游植物的生長主要受磷限制[9-10],但在另一些湖泊生態系統( 如熱帶、亞熱帶、高海拔環境下的獨特湖泊和變化巨大的湖泊) ,氮可能是浮游植物生長的主要限制因素[11].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淡水浮游植物的生長受氮或氮、磷的共同影響也是較為普遍的現象[12-13]. 國內外有關浮游植物生長氮、磷限制的研究,主要是在模擬條件下通過藻類生長潛力試驗和營養鹽加富試驗來評價浮游植物生長的氮、磷限制[14-15]. 王松波等[16]運用營養鹽加富試驗對30 個養殖池塘的研究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與ρ( TN) 顯著相關,但與ρ( TP) 無顯著相關. 在自然湖泊水體中,浮游植物的生長受多種因素共同作用. XU 等[1]對太湖的研究結果表明,氮是夏季有毒藍藻繁殖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洱海已處于富營養化初期階段,明確其浮游植物生長的主要限制因子對控制水華大面積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該文從洱海上覆水中ρ( TN) 、ρ( TP) 歷史變化、時空分布及其與浮游植物相關關系入手,明確藻類生長與ρ( TN) 、ρ( TP) 及m( N) m( P) 間的關系,探討洱海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限制因子,以期為有效控制洱海富營養化進程提供理論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