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浮和沉淀工藝對三鹵甲烷生成勢的去除特性研究 |
文件大小:0.55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04-16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氣浮 沉淀 三鹵甲烷生成勢 分子質量分布 絮體形態   |
【摘要】 | 研究了氣浮和沉淀工藝對不同分子質量區間三鹵甲烷生成勢( THMFP) 的去除效果及絮體形態對去除THMFP 的影響。結果表明,氣浮工藝對各分子質量區間THMFP 的去除效果均優于沉淀工藝,二者均以去除大分子質量區間的THMFP 為主,對小分子質量區間THMFP 的去除效果較差。UV254與THMFP 值的線性相關系數為0. 917,UV254值可以較好地反映THMFP 的含量。氣浮絮體的分形維數小于沉淀絮體,孔隙率較大,可以增加對有機物的活性吸附空間; 氣浮絮體尺寸較小,具有更好的同向絮凝效果,增加了絮體和有機物的接觸概率,從而使氣浮工藝對THMFP的去除效果優于沉淀工藝。 |
【部分正文預覽】 | 自來水廠使用氯作為消毒劑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然而近年來的研究發現,氯與水中的某些有機成分反應后會生成三鹵甲烷( THMs) 等“三致”物質,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1]。我國新頒布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GB 5749—2006) 對三鹵甲烷等氯消毒副產物做了明確的限定。在加氯前去除水中THMs 的前體物,降低三鹵甲烷生成勢( THMFP) 是降低出廠水中三鹵甲烷含量的有效方法。混凝/沉淀是目前給水廠使用最為廣泛的處理工藝,而混凝/氣浮工藝由于在處理低溫、低濁、高藻水等方面的優勢,在國外的給水處理中應用較為廣泛,近年來為適應我國的原水水質變化,氣浮技術也被逐漸應用到給水處理中[2]。研究不同處理工藝對THMFP 的去除效果和機理,可以為水處理工藝的改進和水廠的運行提供依據,保障供水的安全。 |
|
|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