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信息化是一個覆蓋多行業、多層面、多應用的龐大系統工程,覆蓋水文、水利、供水、排水等行業,貫穿省、地市、區縣等層面,支撐防汛保安、水資源管理、水環境整治、水土保持、政務辦公等應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成立了水務局,為從根本上結束“多龍管水”的局面奠定良好的體制基礎。水務一體化管理對信息整合共享,有效支撐基礎管理和公共服務提出新的需求。水務(利)部門陸續開展了信息化建設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5]。隨著管理內涵的擴大、需求的增加及技術的進步,涉及的問題多,難度也大。防汛抗旱指揮系統、水資源管理系統、水環境治理系統、水務工程管理系統、數據中心等項目大多分頭建設,標準不一,系統多而分散,未能很好地做到集約建設、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普遍缺乏準確、及時、全面的數據支撐及切實可行的更新維護機制;系統功能多局限于資料管理、查詢統計和圖表展示。基于一張電子地圖匯聚整合多源多類信息,滿足多目標、多任務和多層次應用的綜合信息平臺尚不多見。上海市水務局是集水利、供水和排水于一體,在全國第一家實現水務統一管理的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2004 年提出了水務公共信息平臺的理念,將在建和擬建的重點項目看作是一個有機整體,不斷充實數據和深化應用。按照“頂層設計、統一標準、資源整合、系統集成、共建共享、分級維護”等原則,基于“一張圖”匯聚整合了水利、供水、排水、水文、氣象、海洋、海事等相關部門的信息,開發了支撐防汛保安、水資源管理、水環境整治、電子政務等應用的水務公共信息平臺,對水務信息整合共享進行了有益的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