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環境系統設施監控預警數據分類的研究 |
文件大小:0.98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03-15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水環境 設施監控 預警 數據分類 研究   |
【摘要】 | 針對《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 年)》關于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課題內容,結合上海水務信息化發展現狀,對上海水環境系統設施監控預警數據按照管理層級、數據來源和結構進行分類研究,提出數據統一交換模式的設計,根據預警數據分類關系及流程,將預警數據歸納為事件類、部件類、要素類和管理類 4 種類型,并對實現多源異構系統間的數據交換的關鍵技術進行闡述。目前該研究成果已在上海水環境系統設施監控預警工作中得到應用推廣。 |
【部分正文預覽】 | 城市水環境管理是個系統工程,涉及到地表水、地下水、供水、用水、排水、再生水、垃圾處理等多個領域,彼此之間相互聯系。在上海水環境系統設施監控預警數據(以下簡稱預警數據)體系研究中,城市水環境系統設施的范圍定義為城市排水、污水(包括再生水、污泥、滲濾液)處理等設施,以及城市河湖水體、生態緩沖區 [1-2]。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上海水環境污染和由此造成的人身傷害日益引起重視,上海水環境的管理監控也顯得愈發重要。雖然目前上海地區針對城市水體、排水、污水等管理需求建設了一批城市水環境相關的信息采集和監控系統,但由于各部門建設的水環境相關采集系統自成一體,各自立網;各管理部門之間的數據相對獨立,在數據分類、統計粒度等方面均不統一,缺乏共享機制,數據的利用率較低。因此,通過研究預警數據體系,形成統一的數據體系框架和管理模式,促進水環境設施管理的現代化,是目前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