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用水消毒可以有效的去除水體中的病原微生物及產生的介水疾病。但是利用化學物質消毒也產生了部分新的問題:一些具有致癌性或者具有副作用的消毒副產物由此產生。氯化下產生的消毒副產物主要包括三鹵甲烷(THMs)和鹵乙酸(HAAs)等。一些研究表明,膀胱癌、直腸癌和結腸癌的發病率與飲用氯消毒水量之間存在相關性。
雖然采用氯胺消毒能降低此類副產物的生成,但會導致一些新型副產物的產生,如亞硝胺類消毒副產物等,其中代表性的是亞硝基二甲胺(NDMA),不但具有致癌性,而且比THMs、HAAs 等常見的消毒副產物毒性更大[4]。根據美國EPA 的IRIS 數據庫和標準風險評估方法外推得到飲用水中質量濃度0.69 ng/L 的NDMA 的致癌風險水平為10-6 [5]。多年來消毒副產物被廣泛研究,但是多側重于單一類副產物,針對實際水處理工藝中多類型消毒副產物的含量水平、與原水特征以及處理工藝的關系等缺乏系統研究,導致缺乏從整體角度對消毒副產物的風險水平進行評價,從而無法針對性的提出控制對策。
本研究對北方某市飲用水廠各處理單元多類消毒副產物進行采樣調查,涵蓋8 種HAAs:一氯乙酸(MCAA),二氯乙酸(DCAA),三氯乙酸(TCAA),一溴乙酸(MBAA),一溴氯乙酸(BCAA),二溴乙酸(DBAA),一溴二氯乙酸(BDCAA),二溴一氯乙酸(CDBAA);亞硝基二甲胺(NDMA);4 種THMs:三氯甲烷(TCM),一溴二氯甲烷(BDCM),二溴氯甲烷(DBCM)和三溴甲烷(TBM);針對水廠處理工藝中預氯化的作用,對不同單元中副產物的產生、變化等進行了分析評價,提出預氯化及出廠水氯胺消毒是進一步削減消毒副產物、降低飲用水健康安全風險的重要控制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