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D統計降尺度方法在中國東部季風區典型流域的適用性分析 |
文件大。4.10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10-23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ASD 日降水量   |
【摘要】 | 應用ASD方法,選取東部季風區3個典型流域地面觀測資料、ERA-40再分析資料,建立預報量與大氣環流因子之間的統計關系,對日降水量和日平均、最高、最低氣溫進行模擬,并評價模型對不同流域不同變量的模擬效果,分析其適用性。 |
【部分正文預覽】 | 全球氣候變暖對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布會產生重大影響,進而影響水資源、生態系統及社會經濟等多個方面。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認為,全球氣候變化已是不爭的事實,將對全球和區域水資源安全構成嚴重威脅[1]。根據IPCC 的預測結果,氣候變暖將加快水文循環,造成陸地降水分布不均, 進一步導致旱澇等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因此,提高對未來氣候變化的預估精度,進而探討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當前預估大尺度未來氣候變化最重要的手段是全球大氣環流模式(GCM)。然而GCM 空間分辨率較低,難以滿足水文應用領域的需求, 降尺度技術的應用可彌補這一缺陷[2]。降尺度方法以大尺度氣候情景為條件,可將大尺度、低分辨率的GCM 輸出信息轉化為較高分辨率的區域尺度地面氣候變化信息, 以用于徑流模擬等水文領域。有關降尺度技術的對比研究方面,已有學者做了大量研究[3-5],當前應用的降尺度技術主要有動力降尺度和統計降尺度兩種。其中,動力降尺度通過區域氣候模式(RCM)與GCM 的耦合,將GCM 的輸出作為RCM 的輸入來實現,其物理意義明確,但對計算機配置要求較高,需耗費大量機時,而且需要比較深厚的氣象專業背景知識; 而統計降尺度方法則是建立GCM 輸出中物理意義明確、模擬效果較好的大尺度氣候影響因子與小尺度地面觀測數據之間的統計關系,能夠達到糾正GCM 系統誤差的效果,且計算量小,易于實現。
目前應用中可供選擇的統計降尺度方法較多,但具體流域及問題不同,所適用的方法也不盡相同;谌嫜芯课覈鴸|部季風區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及為水文模型提供全面輸入資料的目的,本文選取ASD統計降尺度方法, 對其在東部季風區典型流域的適用性進行檢驗和分析。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