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LID型道路綠化帶土壤滲透性能的改良 |
文件大小:0.28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10-22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LID 城市內澇 道路綠化帶土壤滲透性能   |
【摘要】 | 提出構筑LID型城市道路綠化帶控制城市內澇、地下水補給不足與雨水面源污染問題的新策略,并選取對磷素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廈門本地天然紅壤土作為代表,開展LID型道路綠化帶土壤滲透性能的改良研究。 |
【部分正文預覽】 | 伴隨著城市化發展,城市3 大水危機即“水多、水少、水臟”問題也日益加劇。“水多”主要是指由暴雨引起的內澇。由于城市建成區不透水面積的大幅增加,原有的植物截留和蒸發、地面下滲作用大大降低,在相同降雨條件下,徑流系數增大、雨洪量增加,加重了城市排水和河道行洪負擔,造成汛期地面積水和局部洪災[1]。“水少”主要是指水資源的缺乏。城市化所伴隨的不透水路面的劇增導致雨水難于通過地面下滲補給地下水,寶貴的雨水形成徑流直接流入江河湖海,這不僅加劇了雨季時的洪澇災害,而且使河流因在旱季難于得到地下水補給而出現干枯。“水臟”主要是指水環境遭受污染。除了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水造成的點源污染外,城市地表徑流所造成的面源污染也是主要污染源。上海中心城區道路路面徑流水質測試結果表明,路面徑流中TP 超出國家地表水Ⅴ類水質標準2 倍以上[2]。可以說,在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如何控制城市內澇、地下水補給不足以及雨水面源污染問題,已成了當務之急,它關系到我國城市今后的可持續發展。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