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選擇了目前市場上正在使用的鋼塑管、鋁塑管、PVC2U 、PVC、PE 及PP2R 管(樣品取自全國12 個生產廠家) ,共19 種不同管材,參照《生活飲用水輸配水設備及防護材料衛生安全評價規》(2001) 做浸泡試驗,浸泡時間為24 h ±1 h ,檢測了28 個指標項目,其中基本項目15 項,增測項目13 項。浸泡后浸泡液的實測值與原浸泡液的空白值相減,從而計算管材浸泡后的增加量,最后根據增加量值對各種管材的衛生性作出評價。 |
【部分正文預覽】 | 0 引言
目前我國給水處理廠的出廠水一般都能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但經過管網輸送后,水質合格率都有所降低。據上海、杭州等城市調查表明,出廠水與城市主干管中的水質差別很小,而與用戶龍頭中的水質差別較大。當然這其中的原因很多,國內已經有很多這方面的調查分析。但管材的材質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特別是一些進入小區的或用戶室內小口徑的管材質量將直接影響到供水水質。因此沿用幾十年的鍍鋅管正被逐步淘汰,被各種新型管材所取代。
目前國內外進入小區或室內使用的小口徑管材種類很多,有金屬管材、復合管材、塑料管材等。這些管材的使用效果如何? 究竟哪些管材既經濟又衛生安全? 至少目前還沒有一個權威統一的說法。一方面,即使是同一種PE 管,如果生產原料不一,也會導致管材質量差別較大;另一方面,要判斷一種管材好壞,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確定的,鍍鋅管使用了很多年以后才被發現材質不好而遭淘汰。
目前管材生產廠家雖然取得了生產許可證,產品也通過了國家有關部門的檢測,取得了合格證書,但有些檢測依據的還是舊標準( GB/ T 17219 —1998) 。2001 年6 月國家衛生部頒布了新的《生活飲用水輸配水設備及防護材料衛生安全評價規范》,浸泡液分析檢測的常規項目中有許多項目都比原國標嚴格。
鑒于以上各種原因,我們選擇了目前市場上正在使用的六大類典型管材,參照衛生規范做了浸泡試驗,嘗試對它們的衛生性作出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