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正文預覽】 | 引言
供水管網作為城市公共設施的一部分,對于保障城市的經濟穩定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水資源日益不足,供水成本的高增長以及能源的緊缺,用戶對供水企業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表1 可以看出近十幾年來供水管道漏損率呈現增長的趨勢,其中2005 年的漏損率幾乎是1993 年的兩倍。供水系統漏損衡量及其控制已成為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國內目前常用漏損率指標評價供水管網漏水狀況,在《城市供水管網漏損控制及評定標準》中提出的
方法為:漏損率= (年供水量- 年有效供水量) / 年供水量[2 ] 。而《城市供水統計年鑒》歷年來一直采用的計算方法為:漏損率= (年供水量- 年售水量) / 年供水量。顯然這兩種漏損率的計算方法是不統一的。同時無論以上哪一種漏損率計算方法都難以考慮管網內接戶管狀況、壓力狀況對單位管長漏水量的影響,很容易忽略管網建設、改造的功效。例如表2 比較了部分城市1999 年與2005 年漏損率和單位管長水量的數據。可以看出在比較期間內各城市單位管長漏水量都有明顯下降,說明供水管網服務水平得到提高?墒潜本⑽錆h、廣州的漏損率反而升高,這說明僅用單位管長漏水量或漏損率評價相同管網時,很可能得出相反的結論,因此判斷管網服務水平需要采用更加合理的參考指標以及綜合比較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