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滄州人民醫院里有一座美麗的噴泉花園,而在兩年前,噴泉所在地還是一棟三層的病房樓。原來,為防止地面沉降造成積水,院落逐漸墊高,三層樓變成兩層樓,本來的一樓降成地下室。2009年不得不拆除重建為噴泉。
河北省地礦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質大隊總工程師邢忠信認為,控制地下水開采、優化地下水開采布局是眼下防止地面沉降情況進一步惡化的重要措施。
華北最大漏斗形成
邢忠信的單位駐地就在滄州市,早在幾年前,他就和團隊成員著手對滄州的地面沉降和防治進行課題研究。
邢忠信介紹,滄州市地下水開采始于上世紀60年代中期,主要是生活用水。進入70年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由于過量開采地下水,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到上世紀末,以滄州為中心形成了華北地區最大的水位降落漏斗。
由此地面沉降量不斷加劇,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滄州市最大沉降量已達2.5米,成為華北平原地面沉降最嚴重地之一。
在日前召開的第三屆全國地面沉降防治學術研討會上,記者獲悉這樣的數據:目前我國累計地面沉降量超過200毫米的地區面積已達7.9萬平方公里,而河北省沉降面積占了將近一半,達3.7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滄州、邢臺、廊坊、保定、衡水、唐山、邯鄲等地,沉降幅度在300毫米至2000毫米不等。
經濟損失以千億元計
邢忠信介紹,京滬鐵路從滄州地面沉降中心穿過,由于地面沉降路基下沉,年年墊碎石加高。在滄州地面沉降中心附近鐵軌下的墊石比原來加厚了500毫米以上。如果地面繼續沉降,墊石加厚到一定程度將失去穩定,造成很大損失且影響鐵路安全運行。
“地面沉降造成了一系列的社會環境問題和災害事件,諸如城市內澇積水,供水供氣等地下管網的損壞,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線的路基下沉,誘發地裂縫危及城鄉安全、沿海海防工程的損毀及風暴潮災害的加劇等。”邢忠信說。
2008年,中國地質調查局歷時5年完成的《華北平原地面沉降調查與監測綜合研究》表明,地面沉降給該地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404.42億元,間接經濟損失2923.86億元。隨著地面沉降情況的惡化,經濟損失還在不斷擴大。
水是關鍵因素
“人為因素是導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過度開采地下水是罪魁禍首。”邢忠信介紹,影響地面沉降的原因可分為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構造運動、軟弱土層的自重壓密固結、海平面上升等;人為因素包括過度開采地下水、地下熱水及油氣資源、大規模工程建設等。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的一項成果表明,華北平原深層地下水超采狀況居全國之首,以實際開采量與允許開采量之比來表示開采程度的話,該地區達到177.2%。
“控制地下水開采、優化地下水開采布局是眼下可以采取的防止情況進一步惡化的重要措施。”邢忠信介紹,河北省部分城市早就開始關停自備井、控制地下水的開采。
截至去年年底,河北已關停自備井1000多眼。滄州自2005年開始實施關停單位自備井措施以來,市區地下水水位逐年回升,至2010年市區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近3米,地面沉降速度也有所降低。
除了控制地下水開采,利用南水北調、引黃等引用外來水源等措施,今后河北省還將通過對地下水回灌等措施恢復地下水水位。
今年9月,國土資源部組織編制的《全國地面沉降防治規劃(2011-2020)》完成,這是我國今后幾年治理地面沉降的重要指導文件。
邢忠信說:“對華北地區而言,發展節水農業、控制和清退耗水工業已是當務之急。”
|